https://www.purcotton.net/uploads/image/20211018/10/biodegradable-nonwoven-fabric.jpg

班加罗尔,被视为印度的硅谷,是一个中部的经济重镇。我们的“沙盒”戏剧团队就驻扎在这里,至今已十年有余。从最初的两人组,发展到今天包含设计,编辑,市场等近十人团队。这里的生活节奏相较于其他大都市稍显缓慢。这里的文化错综复杂,来自印度各省市的人混居,说着不同的语言,催生出与移民和身份认同相关的课题。

尼米(Nimi)和施瓦(Shiva)是多年的好友。尼米是一名记者,也曾编导、制作和演出过一些艺术戏剧。施瓦则是专业戏剧制作和管理出身。作为演员和职业制作人,她曾与团队参与巴塞尔文献展。与尼米组队后也成功地与班加罗尔歌德学院建立合作,对方免费提供场地和宣发。

在职业发展进程中某个时点,两人从各自所处的位置退后一步,看到整个大环境缺乏艺术戏剧生态的状况,几乎是自然地产生出要合作制作一些剧目的想法。筹划巡演,为艺术圈外的人创作,以填补戏剧行业存在的空白,并为行业内的创意人士提供支持。

由沙盒制作出品的有大量印度原生态剧目,也会引入国际上的艺术家进行合作,为他们安排巡演,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宣传,除此之外沙盒还经常充当组建团队掮客的角色。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职能随着想象力的发展而逐渐丰富”,体现出团队成员深厚的技能储备。

彼时,当一个剧目制作完成,通常的情况下能演出四到五场。由于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没有太多巡演的机会。而沙盒的目标是让优秀的剧目至少在不同的地方演出十五到二十场。有时在一些小规模的市镇,并没有会进行剧目出产或定制的剧场,她们便寻找当地有特色或闲置的空间,将其改换成演出场地,甚至打起了私人居所的主意。而经她们改换过的场地,如今也被其他的艺术团体使用了起来。

最开始的五到七年沙盒旗下每年有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场演出。这让班加罗尔的剧场人士注意到大型场地之外潜在的演出场所,并陆续启用了这些空间,盘活了当地的资源。剧目不仅能走入印度的大小城市乡村,还去到西欧如英、法、德进行演出。不仅有本地的剧目走出去,也有许多国际艺术家借由沙盒去到印度进行演出。

沙盒最核心的价值是围绕性别议题的内容,这是剧团多年实践后沉淀的结果。其中的重头戏是“性别转换(Gender Bender)”艺术节,从最开始就与歌德学院合作。每年十二月进行,授予10名艺术家每人一份“触发补助(trigger grant)”,金额从最初的10,000卢比(约合人民币860元)增加到今天的75,000卢比(人民币6500元),至今已有超过100人参与了“性别转换”项目。

申请人的项目必须围绕性别议题展开,但在形式上并不拘泥于剧场:电影,研究,诗歌等均可。在若干月的创作期结束后每人会进行报告陈述,但并不要求一定有最终成品产出。当然,许多参与人员都交出了长度和广度令人满意的成熟作品,在艺术节期间呈现给观众。整个“性别转化”节的呈现非常多元,除了由获得补助人员进行成果汇报外,还有演讲,讨论,电影放映和表演环节。

又如2016年出品,现在仍在上演的剧目“双人床(Queensize)”——为抗议印度沿用自英殖民时期持续150年的刑法第 377 条,将所有「违反自然秩序」的性行为定为犯罪——从事肛交以及同性恋活动的人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直到2018年,印度最高法院才将同性恋者私下经过双方同意的性行为合法化。

当她们去到一个地方上演出时,被用作演出场地的教堂在得知了剧目传达的讯息后,对演出进行了抵制和抗议。有时在筹备巡演时,也会遇到完全找不到场地的情况。“双人床”则成功地去到英国进行巡演,至今已在全球上演百余场。

沙盒的成员与德国文化艺术力量有着深厚的联系。施瓦在早年以团体形式参加过巴塞尔文献展。成立沙盒后,长期与班加罗尔的歌德学院合作,对方提供场地和宣传支持。2024年沙盒还推出了“德国聚光灯”主题系列剧目。

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是由瑞士的戏剧团体魔术师p(Trickster-p)打造的沉浸式剧场体验,通过沙盒集合带给班加罗尔和印度其他地方的观众。该作品由九个房间组成,是一个沉浸式视听体验。观众需要戴上耳机以完整地享受整个作品。类似的项目体现出沙盒的包容性。

值得一提是沙盒从未接受过企业资助,这是沙盒的自主选择,为了保持创作的自由和独立性。主要收入来自于门票收入和剧目制作费,以及少量的来自文化组织的资金。申请资助(grant)并不容易,除了要花精力筛选合适的项目,准备文件外,还要花心思提供创意,同时保证一旦入选,该创意能够被执行。故相较于一枪头的项目,沙盒更倾向于申请长期的资金援助。沙盒也在考虑从社群中寻找资金,开展众筹。

近年来,剧目创作和演出开展良好,团队吸纳了新的市场传播人员和长期合作的设计师,除此之外仍然尽量保持团队的小巧灵活,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不失凝聚力。

在主流宝莱坞歌舞剧占领中东及全球的亚裔社群电视电影带宽的大文化背景下,当众多基金忙着在贫民窟和工厂区修建大型的现代风格美术馆并挂上投资公司的名字,众多艺术家被裹挟在其中逐渐丧失创作自主力时,沙盒在印度腹地这个科技城支起了女性主导的性别和身份议题的一面大旗,成为商业化洪流中的一股清泉。在传统、形制、经典之外,演绎出多彩的现代叙事。

本文根据与主创施瓦的采访录音整理而成。更多信息请访问 sandboxcollective.org